返回列表

商务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5年第58号 公布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

公布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

2025-10-09

【发布单位】安全与管制局
【发布文号】商务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5年第58号
【发文日期】2025年10月09日

 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》有关规定,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、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,经国务院批准,决定对下列物项实施出口管制:

一、锂电池相关物项

(一)3A001 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 Wh/kg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(包含电芯和电池组)(参考税则号列:85076000)。

(二)3B901.a.用于制造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设备:

1. 卷绕机(参考税则号列:84798999);

2. 叠片机(参考税则号列:84798999);

3. 注液机(参考税则号列:84798999);

4. 热压机;

5. 化成分容系统;

6. 分容柜。

(三)3E901.a.用于生产3A001项所管制物项的技术。

二、正极材料相关物项

(一)3C901.a.1.压实密度大于等于2.5 g/cm3且克容量大于等于156 mAh/g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(参考税则号列:28429040)。

(二)3C901.a.2.三元正极材料的前驱体相关物项:

a. 镍钴锰氢氧化物(参考税则号列:28539030);

b. 镍钴铝氢氧化物(参考税则号列:28539050)。

(三)3C901.a.3.富锂锰基正极材料。

(四)3B901.b.用于制造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设备:

1.辊道窑;

2.高速混料机;

3.砂磨机;

4.气流粉碎机。

三、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

(一)3C901.b.1.人造石墨负极材料。

(二)3C902.b.2.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混合的负极材料。

(三)3B901.c.1.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造粒工艺设备:

a. 造粒容积大于等于5 m3的立式造粒釜;

b. 造粒容积大于等于5 m3的连续造粒釜。

(四)3B901.c.2.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石墨化设备:

a. 箱体炉;

b. 艾奇逊炉;

c. 内串炉;

d. 连续石墨化炉。

(五)3B901.c.3.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包覆改性设备:

a. 容积大于300 L的融合包覆设备;

b. 容积大于60 m3的喷雾干燥设备;

c. 桶体直径大于0.5 m的化学气相沉积(CVD)回转窑。

(六)3E901.b.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工艺及技术:

1. 造粒工艺;

2. 连续石墨化技术;

3. 液相包覆技术。

出口经营者出口上述物项应当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》的相关规定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。

出口经营者应当对报关商品的真实性负责,加强出口物项识别,属于管制物项的,必须在报关单备注栏中注明“属于两用物项”并列明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编码;不属于管制物项但参数、指标、性能等接近的,必须在报关单备注栏中注明“不属于管制物项”并填写具体参数、指标。对上述填报信息完整、准确、真实性存疑的,海关将依法质疑,质疑期间出口货物不予放行。

本公告自2025年11月8日起正式实施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》同步予以更新。

商务部 海关总署

2025年10月9日 

TAG:

上一条:

推荐新闻

钠电池迎来产业化爆发节点!

随着锂资源价格波动和供应链安全需求上升,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显著加速。近期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中科海钠等企业接连宣布钠电池量产计划,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使其在储能、低速电动车等领域迎来爆发节点。 巨头竞逐,产业化进程提速 宁德时代领跑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(CATL)率先实现钠电池装车,其第一代钠电池已应用于奇瑞QQ冰淇淋等车型,续航达252km。公司透露,第二代钠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/kg,接近磷酸铁锂电池水平,计划2024年大规模量产。 中科海钠GWh级产能落地 中科海钠在安徽阜阳投建的全球首条GWh级钠电池生产线已投产,并与江淮汽车合作推出续航252km的示范车型。据测算,其钠电池包成本较磷酸铁锂电池低30%,在储能领域已实现商用。 比亚迪、蜂巢能源加码 比亚迪江苏徐州钠电池项目规划产能30GWh,瞄准A00级电动车及储能市场;蜂巢能源首款钠电池样品已完成测试,预计2025年上市。 技术突破:性能与成本双优 能量密度提升:当前量产钠电池能量密度达120-160Wh/kg,下一代技术有望突破200Wh/kg,逐步缩小与磷酸铁锂差距。 超快充与低温性能:钠电池在-20℃环境下仍保持80%以上容量,充电15分钟可达80%,适合高寒地区及短途高频应用场景。 成本优势显著:钠资源储量丰富(地壳中含量是锂的420倍),原材料成本仅为锂电池的30%-50%,且无需铜箔集流体,进一步降本。 应用场景:储能与低速电动车先行 储能市场:钠电池长循环寿命(超3000次)和低成本特性,使其成为光伏、风电储能的理想选择。国家能源局已推动钠电池在新型储能试点项目中应用。 电动车市场:两轮车及A00级车型率先切换。雅迪、爱玛等品牌计划2024年推出钠电池电动自行车,续航可达百公里以上。 行业声音 中科海钠CEO唐堃:“钠电池不是锂电池的替代品,而是补充。在储能、低速交通等领域,钠电池的商业化速度将超预期。” 机构预测:据GGII数据,2025年中国钠电池出货量有望突破50GWh,市场规模达500亿元,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150%。 挑战与展望 尽管钠电池产业化势头强劲,但仍面临产业链不完善、规模化效应未完全释放等挑战。业内普遍认为,随着技术迭代和资本涌入,钠电池有望在2025-2030年成为锂电体系外的重要一极,重塑新能源产业格局。 【结语】从实验室到量产,钠电池的爆发已不再是“纸上谈兵”。这场由成本和资源安全驱动的能源革命,正加速驶向现实。